当前位置: 首页 > 医疗版 > 医疗管理 > 医疗改革
编号:34655
政协医卫体委员:医改后群众能否看好病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1年4月8日 三九健康网
     作 者 魏萍

    来 源 健康报

    营利性医疗机构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如何区分,医院的门诊药房还有没有,这是老百姓对于即将试行的“医改”“最强烈的认知”和“最关心的部分”,也引起了政协委员们的关注。医改后,群众如何看病,看好病?医院靠什么求发展,怎么发展?医生,怎样当才能适应新形势?几天来,记者采访了政协医卫体委员中4位具有代表性的人士。他们对“医改”的分析和见解使摆在人们眼前的这些问题逐渐“清晰”起来———

    ▲巴德年:药价降不下来,老百姓看不起病

    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、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巴德年,在医卫界小组发言中数次提到:“要让老百姓看得起病。”他说,贯彻《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》,让老百姓得到基本医疗,降低医疗费是关键。有的出厂价才几元的药,卖到老百姓手里要几十元!这谁受得了?药的中间环节为什么这么多?这个问题谁来管?必须通过改革和严加管理、强化法制来解决。
, http://www.100md.com
    要不断完善,降低医疗费用。从1990年到1999年,据中国医科院所属的6家医院统计,医疗费用上涨了10倍。建议有关部门今后要公布相同水平医院的单病种的治疗费用。例如,看一个阑尾炎,到底平均要花多少钱?要让群众知道,选择哪个医院医疗水平高,医疗费用低。

    ▲刘永纲:把药价降下来,要解决两个环节

   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顾问、原药监局副局长刘永纲说,规范药品价格,要解决目前药品行业虚高定价和低水平重复生产的问题。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已发展到6000多家,但大多数企业设备利用率仅有50%左右,低水平重复生产使多数常用药供过于求。这是产生药品虚高定价、盲目让利倾销、恶性竞争的源头。

    怎样建立良好的药品生产、流通秩序?重要的是要树立全局观念,从药品特殊性出发,不能搞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。要依法治药,这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,也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、同国际药品管理惯例接轨的需要。《药品管理法》的修改工作应加快进行,药品监督管理体制也要尽快理顺。
, 百拇医药
    ▲董志伟:医院要发展,焦点是服务

    1994年,中国医科院肿瘤医院在全国率先公开招聘院长,董志伟走马上任。几年的院长当下来,董志伟深信:发展是硬道理。而医院要发展,服务是关键。

    董志伟说,《指导意见》的14条内容里,有9条讲的是医疗机构的改革。医改的总体目标是改善服务,是满足人民群众卫生需求与卫生事业自身的发展。我们过去习惯于就管理抓管理,缺乏支撑医院管理的良好机制。说到底,竞争上岗、评聘分开、分配与人事制度的改革,都是要建立好的机制以支撑管理,而好的机制又是建立在体制上的。我们现在的一些医院,聘任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聘任制,单位与雇员就像有“血缘”关系一样永远都“割不断”联系,这样是会“把人养懒”的。如果没有体制上的改革,“医改”就难做实。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,如果还按现在的医疗服务水平,那我们肯定不是人家的竞争对手,到那时再改就会很被动。所以,深化医疗改革应该从现在做起。

    ▲罗爱伦:医生,重要的是学会看病
, 百拇医药
    “医改”涉及的医疗服务,很大程度上与医生的技术与服务水平相关。“医改”后,医生应该怎样当?出自名师门下的北京协和医院教授罗爱伦先讲了一个故事:记得刚到“协和”的时候,我去看张孝骞如何给人看病。病人是马寅初的夫人,身体长期虚弱,但就是查不出原因。张孝骞问病史问得很仔细,问了半个多小时。我问:“张主任,你为什么问病史问得这么详细?”他说:“我怀疑她是产后脑垂体缺血——希罕式病。”原来,他在问病中了解了很多情况,连产后身体情况都问到了。结果再让病人做化验、检查,全部证实了他的判断!这就是“协和”人的精益求精。

    现在一些医生不太会看病了———动不动就让病人查这个,查那个,或者没问几句就下结论。医院在分配上也对医生有误导,只求看病数量,看的病人多、收入就多,这是不对的。我们“协和”十分强调奉献精神,讲究为医之道。要把病人当成人,要对病人负责,要学会看病,仔细询问,仔细检查。医学是经验学科,要多看、多做、多实践。当然,单靠经验也不行,要努力学习,不断提高自己。如果你想做一名医生,那么这辈子你都注定要把晚上的时间献给学习。21世纪是经济、科技较量的世纪,这背后的较量是人才。做医生的,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医学知识、技术水平。, 百拇医药